又到了中考的日子了!看著這群風華正茂的孩子們乘著八路公交駛向縣城,為他們九年的辛苦勞作做一個總結,不由得勾起30多年前我參加中考的那些飄零的往事來。
那是1990年的夏天,我十六歲。記得那時在參加中考前,先要參加預考。這一場考試要淘汰掉50%,淘汰掉的就意味著畢業了,下一步就是進入社會,沒有機會再待在學校了。沒有被淘汰的,將要根據自己選擇的志愿,即中專和普高。選擇考中專,如果考不上是不可以讀普通高中的,只能上職業高中,選擇考普高的,尖子生可以上宣中,其次廣中,而后柏墊高中等鎮上的高中。那一屆初中畢業生是8000多人,通過預考后,有差不多4千多名學生參加了中考。我報考的是中這類學生大部分是家境優越或志存高遠的。我那時既不志存高遠,更是家境貧寒,所以我只想考上中專,轉上非農戶口,脫離農村農業農民這個苦海!現在看來,那時能考上中專,比如今考上大學一本二本,概率是小之又!好歹那時父母從不指望我能跳出農門,未給我任何壓力,所以還是很輕松,不像現在的孩子那么辛苦了!倒是后來我考取后家里為我上學籌錢過了好一陣子不輕松的日子!
那時預選后,淘汰的學生畢業回家,過關的學生,還得在學校經過一個月的強化訓練,以備再戰。學校也會高度重視,重新調整,把最精銳的師資力量調出來,作最后沖刺。那時衡量一個學校的教學質量,主要就是看每年能培養出多少中專生,如同現在看能考多少廣中學生一樣。那時參加中考的時間不像現在這么早,那時一般在七月中旬舉行,天氣正是炎熱。記得我們住在廣德賓館二樓,三樓是梨山中學的學生,不知何故他們把水灑到我們曬的衣服上去了,我們這幫嫩頭青沖上三樓要和他們理論一番,差點動手起來,現在想來真是可笑!那時晚上賓館是沒有空調的,老掉牙的電風扇是一夜不停的工作。記得悶熱的夜晚,我們幾個買了西瓜,吃了以后,把西瓜皮放在女生的房間門口,然后躲在一邊,希望看到她們腳踩西瓜皮的場景。那時候學校好像沒有安全教育這個概念,學生倒也過的平平安安。那時候是沒有像現在家長陪考的場景,農村人進一趟縣城都是奢侈的。專,學校統一收錢,學生統一住在賓館,統一安排伙食。經過兩天半的拼搏,第三天上午考試結束。為了慶祝這次考試,我們五人(結拜弟兄)自己出來搓了一頓,買了一瓶啤酒,打算放松放松,結果居然五個人沒喝完那瓶人生第一次喝的啤酒!
大概過了十來天,聽說成績出來了。白天我們正忙著搞雙搶,晚上我們幾個拖著涼拖鞋跑到學校教導主任方光奎老師家看成績,我們兄弟五個考取了四個中專(還有一個后來考取蕪湖師專體育專業),當我看到成績,老師告訴我考取了的那一刻,內心自然是無比的高興,返回的一路上一直在想,這下好了,不用種田了!回到家告訴母親后,母親也自然高興的很,那一夜,我生平第一次失眠,想不通就這樣不經意的一考,居然在我們上中學那個時候,是斷然不會想到今天的農村學校會如此蕭條!不會想到城鎮化進程和外出務工會讓農村的人口驟減的!那時人們沒有擇校的概念,更沒有什么私立學校,基本上就是本鄉本土就近入學。那時候學校條件非常簡陋,沒有圍墻,幾排平房,數棵白楊樹,夏天我們就在樹下乘涼。預選后,記得我和兄弟們每天迎著第一縷朝陽,送走最后一絲彩虹,抱著書在法國梧桐樹下走來走去,記呀背呀,那時的記憶力特好,不知不覺中我的眼睛變的模糊了!那時其實也不是真的近視,進了師范后,好心的同學送了一副舊眼鏡給我,終于幫我變成了文人的模樣!就不用種田了!第二天,不曾想竟轟動全鄉,因為一個村莊一下子考取了三個中專生,這個消息傳播之快是我們不曾考慮過的。那時候沒有電話、手機,只是靠最傳統的傳播方式---嘴,F在要是哪個村子考了三個大學生,想必也不會有當年的效應了!
那年分配給廣德縣的名額只有160個中專生。要知道當年幾乎沒有考廣中的概念,好學生基本上目標就是中專,在我的記憶中,月灣中學在我們上中學的那幾年,正是極其輝煌的幾年。89屆考取了9名中專生,90屆考取了9名(包括宣中一人),91屆考取了8名中專,要知道每年全縣只有160名左右的名額,幾乎占了十幾分之一。那時全縣農村有近三十所初中,再加上縣城兩所初中,能取得此成績實屬了不起的!在全縣是很有名氣的!當時之所以能取得如此成就,得益于有一批好老師,由他們組成一個團結一心的精品團隊,每到初三,學校會把好學生分到一個班,交給這個團隊。班主任李傳武老師(現在已經退休)帶我們語文,那時他雖然是民辦教師,工作卻兢兢業業,那時候他正風華正茂,精力充沛,作為班主任,他盡職盡責,愛護每一位學生;代數老師程家勤,當時的校長,一手清晰漂亮的板書,邏輯思維極強,沒有半句廢話,他上的代數課我們聽了就會,后來程校長調到城中擔任校長。退休后沒幾年,聽同學說他已與世長辭,作為學生,我很懷念他;幾何老師沈蘭芳,沈老師是一位治學嚴謹的好老師。幾何這門學科,似乎要比代數難,特別是幾何證明,往往因為找不到輔助線,就算絞盡腦汁也沒有辦法證明出來!沈老師的幾何課中,我們漸漸掌握了巧作輔助線的方法。記得那時候我和李賢義在平時測驗中老是不按規矩答題,沈老師總是提醒我們:不養成好習慣中考的時候你們要吃虧的,他竟硬把我們的壞習慣蹩過來了!一晃沈老師離開我們已好幾年了,很慶幸能老師送他最后一程,已盡師生情緣!英語老師余珍友,一口流利的英語,上課時富有熱情和感染力,后來考取南師大研究生,多次出國交流,曾在中央電視臺教育頻道作專題講座。他南師大畢業后留校任教,再后來上調中華女子學院,轉戰北京師范大學。2012年暑假我去北京,得到老師熱情接待,后來在金家美老師的安排下,我們在一起聚過幾次,雖然余老師取得了無數驚人的成績,但每次見面他總是那么低調,我想這也許就是他取得成功的秘訣吧;化學老師方光奎,當時是學校教導主任,來自教育發達的徽州,一口標準的普通話,一手行云流水的字,標準的美男子,上他的課無疑是一種享受,每節課充滿詼諧幽默,想不笑都不行!我們考取的那一年,他調到柏墊中學擔任教導主任,而后任校長,再后來出任天華私立中學首任校長。后來被聘為郎溪勵志中學從事管理工作,2016年我們幾個學校驅車郎溪與老師得以歡聚一堂,老師盛情款待了我們;物理老師駱勤進高中畢業回家務農,然后自學考試考取宣城教院。畢業分配到月灣中學,我們是她第一屆學生,她是一位敬業的好老師,也是一位女強人,她教的政治參加中考年年名列前茅,我們那年靠全縣第一,100分的試卷我本人也考了90來分。后來盧老師當上了分管教育的副鄉長,老師對我一直十分關照,后來老師一路高升,到楓橋任鄉長、誓節任鎮長、書記一肩挑,據說差一點提為副縣長?梢灾v那幾年的輝煌是離不開這些優秀的老師的,在月灣中學這幾年的學習,感謝這批樂于奉獻的好老師,今天,我也從教30年,始終以他們為榜樣,不忘初心,關愛每一個孩子,努力做一名好老師。
今天的月灣學校,依然有一批銳意進取,無私奉獻的老師,繼承月灣中學多年的優良傳統。因受大環境影響,雖然生源銳減,但教師們依然兢兢業業,教學質量依然在廣德市名列前茅,在前幾年的初三中考中,名列公立中學榜首,這些成績的取得,實屬不易!我堅信,即將結束的中考戰場,月校的學子們一定不負眾望,考出理想的成績,為自己、為月校、為父母、為家鄉、為祖國,交出一份滿意的答卷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