廣德:千年古渡話昝埠
古色斑斕,人文昝埠
作者徐厚冰
安徽廣德,江南名邑,歷史悠久,千百年來,地方文化幾經興衰,歷經滄桑,無法抹平地方文化的烙印,一些古老村落,至今依然閃耀著廣德地方文化的古色斑斕。今天筆者給大家介紹的是廣德古村落昝埠(音zǎn、bù)。
一、古老的歷史
廣德市祠山街道白橋村昝埠(原屬高湖鄉)是一個古老的村莊,村以渡口商埠,故名,又叫昝埠渡,是連接無量溪河兩岸的一個渡口。昝埠渡在明朝已經形成,據萬歷《廣德州志》載:“昝埠渡州北三十里。楊志(楊翰《廣德州志》)作二十里!雹佟督贤ㄖ尽纷鳌爸荼倍铩。②然而,在明清時,并沒有形成上規模的集市,僅以昝埠渡口形成村莊,明清時,為小北鄉六十六保之一的昝埠保。③在2009年,咎埠渡大橋修成,千年咎埠渡口退出歷史舞臺,但昝埠村名字依舊沿用。
二、取名之考
昝埠,取名于昝姓,埠以昝氏為渡口名。昝氏是我國一個非常古老的姓氏,宋代時昝氏已卜居廣德北鄉昝埠一帶;至明時,昝氏已經發展成廣德望族,如明隆慶五年(1572年)的貢生、泰州訓導昝鶴鳴。④然而,在明末清初時期,昝氏因戰亂、遷出等原因而逐步減少;至代清時,依然有不少的昝氏分散在廣德北鄉,如清代被朝廷旌表的廣德烈女楊氏,為昝士恒之妻;⑤目前,廣德邱村仍生活有昝氏,是否與昝埠昝氏一脈相承,筆者未見其宗譜,不得而知。
期間,元朝統一后,社會相對穩定,南宋御史盛瑞六世孫盛大通棲居昝埠,盛氏后裔在此繁衍枝繁葉茂,明時盛氏昝埠人口逐漸多,成為昝埠主要姓氏之一,并一直延續至今,相對移民大縣廣德,昝埠盛氏也是名副其實的本地人。⑥
廣德歷史文化在宋代由于戰亂等原因形成斷層。關于昝氏還何時何因遷入桐川,昝氏家族有哪些代表性人物,廣德昝氏與宣城貍橋、建平(今郎溪縣)梅渚昝氏有什么關聯,等等。諸多疑問,難究其詳。
三、古鋪新顏
悠悠無量溪水,流淌著歲月滄桑;千載昝埠渡口,見證著世代變遷。如今,昝埠人民在新時代的號角下,搶抓發展機遇,新農村建設如火如荼。古埠換新顏,昝埠的明天會更加美好!
作者徐厚冰,關于昝埠,因資料有些,不足之處,敬請斧正,謝謝!
【參考資料】
①清·胡文銓光緒《廣德州志·卷十二·津梁》
②清·趙田恩《江南通志·卷二十八》
③清·李國相乾隆四年(1739)《廣德州志》
④清·褚世暄、陳九昌《泰州志·卷四·人物十七》雍正六年[1728]刊本
⑤清·官修《大清一通志·卷四十四》
⑥桐川《盛氏家乘》